您好,欢迎您访问全国导游资格证考试网,我们将竭诚为您服务!

7*24小时求学热线

19981253809

您现在所在的位置:首页 >> 导游词

中山陵导游词(2600字)

时间:2023-12-01 阅读:129次

中山陵导游词:

中山陵是中国国民党总理、中国民主革命的先行者孙中山先生的陵墓,位于南京市紫金山中茅山的南坡。中山陵的墓址是孙中山先生生前选定的。

1912年4月1日,孙中山在紫金山打猎时曾说:“待我他日辞世后,愿向国人乞此一抔土,以安置躯壳尔。”

1925年3月11日临终之际,孙中山嘱咐说:“吾死之后,可葬南京紫金山麓,因南京为临时政府成立之地,所以不忘辛亥革命也。”中山陵是由32岁青年建筑设计师吕彦直设计。其设计稿被“葬事筹备处”认定为“简朴、坚实,且完全根据中国古代建筑精神”,从而获“一致决定采用”。吕彦直被聘为中山陵工程建筑师。吕彦直设计的陵墓图案,布局恰为警钟形。象征孙中山的精神,如钟声“唤起民众,以建民国”。  

整个陵墓采用青色琉璃瓦,浅色花岗石,与孙中山创立的中国国民党党旗--青天白日旗相似,青色含天下为公之意,显示孙中山先生为国为民的博大胸怀。中山陵工程浩大,工程分三期进行,总造价240余万元。第一期工程包括祭堂、墓室等,于1926年1月15日破土动工,1929年春天完工。第二期工程于1927年11月开工,包括石阶、护壁等工程,第三期工程包括牌坊、陵门、碑亭等,于1929年8月开工,到1931年底, 第二、三期工程全部完工。中山陵第一期工程完工时,1929年5月28日孙中山灵柩(jiù)由北平南移抵达南京,公祭三天后,1929年6月1日举行了奉安大典,正午12时,将孙中山先生灵柩葬于墓室下墓穴内。

为迎接孙先生灵柩,从南京下关码头至中山陵修建了迎柩大道——“中山大道”。灵柩所过之处都以“中山”、“逸仙”命名,以示纪念。1961年中山陵成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中山陵陵前广场南面,是中山陵的纪念物——孝经鼎。

石台上为高4.25米,腹经1.21米,重约五吨,三足双耳的紫铜鼎。这是1933年国立中山大学全体学生和校长戴季陶捐献的。外铸“智、仁、勇”和“忠孝仁爱信义和平”,后八字文革中被铲除。鼎内六面铜牌上刻有戴季陶母亲黄氏手书《孝经》全文,故名孝经鼎。

石台下面约3米深处埋有石匣铜箱,箱内贮存着在南京的国立中山大学学生所录的孙中山全部遗教。箱面刻有总理遗嘱,由戴季陶书写。陵园广场北面是博爱坊,高12米,宽17.3米,为三间四柱三楼檐冲天式牌坊,楼檐为蓝色琉璃瓦,柱脚夹抱鼓石,柱底是石座。牌坊上刻有莲瓣、云朵等图案,为仿中国古代牌楼形式。

牌坊的横楣上镶有“博爱”石额,为孙中山先生手书,故称博爱坊。“博爱”一语出自唐韩愈《原道》,“博爱之为仁”。牌坊西边第二石柱上端,有拼接的痕迹,这是因为当时工匠疏忽,把石柱凿短了一米,这种事发生在封建朝代,罪不可赦,死罪难逃。而孙科下令:“为父造陵,不能杀人”。博爱坊柱上的拼痕瑕疵,诠释着真正的“博爱”精神。由博爱坊向前是主墓道,长480米,宽12米,道旁植雪松、桧(gui)柏,象征国民革命军士兵守护在两边,也寓意孙中山先生博爱精神,如青松翠柏万古长青。墓道尽头是广场,广场北面是一座单檐歇山顶三拱门的建筑,这就是陵门。门前有石狮一对,高三米,下为浮雕石座。两侧草坪内栽种着十棵黄杨,六棵千头松。

陵门,顶为蓝色琉璃瓦,高16米,宽27米,进深8.8米。两侧与陵墓围墙相连,勾勒出警钟的图案。陵门正中石额上刻孙中山手书“天下为公”四字。语出论语《礼记.礼运》:“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天下为公”是孙中山“民权”的解释,即国家政权为民众所共有,是与封建社会“家天下”相对立的思想。陵门内是碑亭。

碑亭宽12米,高17米,为重檐歇山顶,顶覆蓝色琉璃瓦,亭身为花岗石。碑亭北面是立窗,其他三面是拱门。亭中碑高8.1米,宽4米,下有山海图案之碑座,碑身上刻“中国国民党葬总理孙先生于此,中华民国十八年六月一日”24个颜体楷书镏金大字,字为原国民政府主席、行政院院长谭延闿书写。

碑额有阳刻之国民党党徽,突出了中山陵为党葬形式。从碑亭至祭堂共290阶台阶。设计者寓意让后人在谒陵时牢记总理遗志:“革命尚未成功,同志仍须努力” 。

290阶台阶共分八段平台,平台上三下五,设计寓意为“三民主义,五权宪法”。从博爱坊前到祭堂总共392级台级,象征当时全国人口3亿9千2百万。

一路拾阶而上到顶,顶层平台左右各有一对鼎和一对华表,鼎为孙中山长子孙科赠送,华表为国民政府主席林森赠送。顶层平台正中,是一座融中西建筑风格的仿古代宫殿式建筑,这就是祭堂,长30米,宽25米,高29米。四角各建一个西式堡垒,使建筑整体显得高大雄伟,挺拔坚固。祭堂用花岗石砌成,顶为歇山重檐顶,上面覆盖蓝色琉璃瓦。正面有三个石拱门,每门二扇镂空花格紫铜门。门楣上分别刻着国民党元老张静江手书的篆体“民族、民权、民生”6个镏金字。重檐正中有孙中山手书的直额“天地正气” 。祭堂内以白色大理石铺地,四周有黑石柱十二根,四隐八显,象征一年有四季十二个月。内顶为马赛克镶嵌之国民党党旗。党旗表示国民党一党执政。

祭堂护壁为黑色大理石,东西护壁雕刻着孙中山先生书写的《国民政府建国大纲》全文。祭堂正中是孙中山全身坐像。孙中山着长袍马褂,端坐在方座上,膝上展开着《国民政府建国大纲》,他凝视着前方,思考着国家的未来。

该坐像高4.6米,底边宽2.1米,由法国著名雕刻大师保罗·朗特斯基(法籍波兰人),1930年在法国巴黎,采用意大利白色大理石刻制。

雕像底座四周有反映中山先生生平事迹的六块浮雕:南面一块是《如抱赤子》,表现孙先生行医救民。东面两块是《出国宣传》《商讨革命》,表现孙先生组织同盟会,提出“驱除挞虏,恢复中华,建立民国,平均地权”的著名纲领,以及“民族、民权、民生”三民主义;西面两块是《振聋发聩》《讨袁护国》,讲述的是孙先生号召民众,复兴中华,进行“二次革命”“护国运动”“护法运动”;北面一块是《国会授印》,讲述的是孙中山先生就任临时大总统的场面。堂内黑色大理石,烘托出沉痛哀悼、静穆庄严的气氛,而白色的座像在黑色衬托下显得更加纯洁崇高。祭堂北与墓室相通。墓室外门框用黑色大理石砌就,门楣上刻“浩气长存”四字。墓室的外门为双扇铜门,内门为单扇铜门,正中刻“孙中山先生之墓”七个阳篆大字。墓室内顶为天穹状半圆形,外形立观似钟形。直径18米,高11米。顶用马赛克饰国民党党徽。

墓室正中为直径4.3米,深1.6米的圆形大理石石塘,上设护栏,下铺马赛克。正中安放的石棺上是孙中山先生全身卧像,着中山装,安祥如眠。像为捷克雕刻家高祺按孙中山先生真人1:1比例所刻。

卧像下是五米深的墓穴,孙中山的遗体被安放在穴中央楠木棺座上的紫铜灵柩内。

孙中山先生灵柩自1929年6月1日放入墓穴后,从未被打开和移动过。孙中山先生一直长眠于此,接爱世界各国友人和中华炎黄子孙对他丰功伟绩的敬意。

中山陵游览就到这里,谢谢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