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您访问全国导游资格证考试网,我们将竭诚为您服务!

7*24小时求学热线

19981253809

您现在所在的位置:首页 >> 导游词

徐州龟山汉墓导游词(3800字)

时间:2023-12-10 阅读:228次

01
景区概况


龟山汉墓是国家首批3A级旅游景区,20世纪100项考古大发现之一。龟山汉墓是西汉第六代楚王襄王的夫妻合葬墓,墓葬依山为陵,凿山为墓,由15间大小各异的墓室组成。在徐州发掘清理的300多座墓葬中,龟山汉墓以其规模的巨大,建筑的精美,神秘的色彩而独占鳌头。被称为“千古奇观、中华一绝”。


02
各景点介绍


【展厅入口】
刘邦在统一中国后,对于东方重镇且为桑梓故里的徐州做出了精心的安排,分封了同父异母的弟弟—一刘交为徐州的第一代同姓楚王,都城名为彭城。龟山汉墓这座地下宫殿,便是西汉中期的第六代楚襄王刘注及夫人的安葬之地。刘注在位的时间大概是13年。这座墓葬,东西全长为83米,南北最宽处达到了33米,一共有15间墓室,总面积达700多平方米,可以说几乎掏空了这座山体。墓的雄伟宏大气势及细巧精湛的形制,让我们现代人无法理解。它究竟是如何在这么短的时间内建造出来的,至今还是一个未解之谜。


【展厅二层】
从当年挖掘现场时的场景看,这些巨大的条石每块都重达6吨以上,所在的位置也都有着特殊的编号,主要是作为防盗封门之用。


汉代以玉衣及玉器组合,作为墓葬主人身份的一种象征。汉人认为玉有灵性,能够保护身体,所以生前以玉器来进行装饰,死后则以玉器来进行陪葬。这些玉器,几乎都是丧玉和礼玉,是皇室和贵族地位和身份的象征。镏金铜熏——龟山汉墓所出土的文物代表作品,也是存世的西汉同类熏炉中罕见的珍品。熏炉图案装饰异常精美,仅盖上就透雕着三龙三虎。真品腔内表面留有黑色烟熏痕迹,表明为死者生前所用之物,被定为国家一级文物,现展藏于南京博物院。龟钮银印为楚王随身佩戴之物,材质为白银,上面的龟钮象征着长寿,下面刻以阴文隶书“刘注”二字。这枚印章的出现,不仅一锤定音地昭示了墓葬主人身份,同时也为我国的汉代墓葬研究提供了新的内容。俑作为一种陪葬品,表达的是墓主人对死后生活的一种意念。这些汉代兵马俑,在继承了秦俑风格的基础上,又加以创新,体现了汉俑写意、简朴成熟的风格,虽然体形很小,但是比例却都十分的准确。


【南墓道】
这是一座夫妻合葬墓,因此它拥有南、北两条墓道,而墓道又分为内墓道与外墓道两段,其特点是内墓道窄短,呈喇叭口状,而外墓道近似于长方形又比较宽大。在墓道的两侧还可以看到筑起的夯土墙,其主要是用于封闭裸露在外的墓道,同时还起到保护墓葬的作用。南墓道全长为22米,是当年运输楚王刘注的棺椁进入墓穴的唯一通道。为了更好地保护历史文物,在墓道修复工程中,用玻璃搭建栈桥,就是想通过古代与现代这两种建筑设计手法,向人们展示2000年前的历史文明。


【南甬道】
甬道为运送棺椁的通道。它南北平行,经过专家们测量,两条甬道的最大偏差仅5毫米,精度为1/10000,这种精确度即使在科技发达的今天也很难做到。每条甬道内有26块塞石封堵,每块重达六七吨,皆六面磨光,当塞石塞入甬道后,塞石与甬道壁紧紧相贴,就连一枚硬币也难以塞入。


在进入甬道后,可以用手触摸一下四壁,就会发现十分光滑平整。这全部是当时的古人打磨抛光过的,而上面的夹角也呈直角。


【马厩】
15间墓室中的第一间是马厩。这间墓室的面积不大,中间的水池为饮马的水槽,石头是拴马桩。出土有两件文物:一件是陶盆,为用于喂马的槽;另一件是陶俑,为马夫。这间墓室最大的特色还在于它的墓室顶部为四角攒尖顶,类似于草原上的蒙古包,体现了古代工匠们的高超技艺。


【楚王车马室】
类似于今天的车库。这间墓室使用了五坡顶。由于面积较大,为了防止塌方,工匠在掏空四周时,在中间留下一根石柱,用来支撑墓室,被称为擎天柱。像这种中心柱结构,虽然与敦煌石室的中心柱结构有所不同,但就西汉建筑研究的角度来看,还是提供了宝贵的资料。


【小车马室】
小车马室面积仅为5.91平方米,顶部为四角攒尖顶。出土驭手俑3件,陶马4件,另外还有一些铁质车马器。


【礼乐器具室】
此为一间礼乐器具室,自古以来,中华民族好歌乐舞,在汉朝更为盛行,成为一种社会时尚。


【庖丁室】
在这间厨房里,考古人员发现了大量的谷物和炭化过的粮食,还有一些动物的骨骼和陶制的坛罐。


【水井】
这口水井因为是象征意义的,所以只有20厘米深,但里面的水却常年不干。水主要是来自山上的石裂隙。


【武器库】
武器库对于一个国家的军事是至关紧要的,楚王刘注也认识到这一点。门前的两块大塞石,就是堵塞武器库所用的,类似于现在的防盗门。


【厕所】
汉代封建贵族对厕所的构造相当重视,建有坐便器、扶手与靠背。如厕时,蹲位有靠背可依,起立时,可借扶手。旁边有两个陶盆用以洗手,是当时的高级厕所。


【楚王前殿】
是刘注用于理政朝拜宴饮宾客的房间,相当于古代建筑中的中堂,是地下宫殿的核心部分,也是15间墓室中最大的一间,面积达68.91平方米。就连中间的这根擎天柱也高达4米之多。据专家测量中间的这根擎天柱所处的位置正好在南北两条甬道的中轴线上,如此的测量技术就连专家也为之惊叹。


【楚王棺室】
刘注的棺室作为整个墓葬的核心,也是5间墓室中雕琢最为精细的一间。在西汉时期,用棺则依然沿袭着周代的制度,诸侯王下葬是用两重或三重套棺,而且棺木的制作也十分的考究,棺的外面一般会涂上朱红大漆,绘有日月星辰、鸟兽鬼怪的图案。由于年代久远,以及自然损失和盗墓者破坏,我们看到的这个棺木是一个复制品。


【楚王原棺室】
按照当时的葬制,讲究的是前朝后寝。因为龟山汉墓坐东朝西,所以后寝的位置应该在东首,那么刘注的棺室为什么由东首转移到这一间呢?因为东首墓室顶部出现一条很大很深的石裂缝,不仅使墓室看起来不美观,而且雨季时渗水现象十分严重,不利于刘注尸体的保存,只好把棺木由这一间转移到了西首。在发掘龟山汉墓的时候在这间墓室出土了大量的瓦片。据专家考证,当时这间房屋为仿制的木结构房子,时间一长,木头腐烂。当初之所以选择这一间作为棺室不仅仅因为它位于中轴线上,位于东首,而且它正对准龟山海拔的最高点,由这儿到峰顶的垂直距离是33米,表现出刘注在死去后也想至高无上的愿望。


【壸门】
壸门从字面意思来解释,是通向帝王宫殿的通道口。这也是连接刘注与夫人的通道,汉代葬制讲究的是夫妻同墓不同穴,遵循灵魂合葬。在发掘清理时根据夫妻两人墓穴中清理的古钱币考证出刘注比其夫人早下葬三年。也就是说,过道是在刘注下葬三年以后由北面进行贯通的,这在当时被称为“开门寻夫”。


【楚王夫人的歌舞厅】
刘注夫人的歌舞厅为拱形,上面还留有一些突出的小石包。考古学家推断,古人认为天圆地方,拱形代表天空,小石包代表星星。而刘注夫妇在撒手人寰之后,就特意在这间墓室中留下两颗正在划过天空的流星。


【楚王夫人前殿】
刘注夫人宴饮宾客的前殿,作用与刘注的前殿相类似,但其高度、宽度、长度远不如刘注那间,而且打凿得也十分粗糙。这些都充分体现了一点,封建社会男尊女卑。


【楚王夫人棺室】
楚王夫人的后寝也就是棺室。同样没有发现她的棺木和骸骨。当时推测这一间是夫人的棺室的根据是在这里出土了大量的陶制的冥钱。同时出土有一些五子莲也就是女性用的一种化妆盒,从这一点来判断是女性的墓葬。另外,在棺木正前方40厘米,距墙20厘米处有一道凹槽,这种凹槽的四周都有一种凹坑,凹坑的作用是为了稳固棺木。而汉代对棺木的制造是十分考究的,高官贵族的棺木一般使用汉白玉,而根据地上的凹槽可以推算刘注夫人的棺木并不是十分奢华的。


【楚王夫人庖丁室】
墓室最有特色的是墓室东、西两壁留有一对对称的凹槽。考古学家通过考证后认为可能起到两种象征作用。第一,这儿是厨房,那么这两个凹槽是不是很像现在厨房中所设有的壁橱、碗橱。还有一种说法,刘注有十间墓室,但他夫人只有五间,也许是想向两边继续开凿却因我们不知道的原因而没能继续。


【北甬道】
龟山汉墓的北甬道,与南甬道几乎一样。两条甬道相距19米,但两条甬道的平行夹角仅有20°,误差为1/16000。也就是说两条甬道如果都沿着5毫米的误差继续往西延伸的话,大概会在1000公里以外才会相交。而且两条甬道不仅几乎达到了平行,就连南北墓葬的地平面的高低之差,也只有8毫米。这是令测量专家也难以置信的一组数据。


考古工作者曾在北墓道发现了两件晚于墓葬的器物,一件是王莽时期的“货泉”,另一件是具有南北朝时期特点的青瓷碟,说明这座墓葬在王莽时期和魏晋南北朝时期至少两次遭遇官盗。


【夫人车马室】
刘注夫人的车马室。在汉代男女乘车有别,妇女用车车形较小,四周封闭较严,两侧留有垂帐,一般也只能使用一匹或两匹马所拉的马车。


【北墓道】
北墓道只有七层,要比南墓道短、窄、矮一些。这种设计也正体现了封建时期男尊女卑的一种社会现象


【展厅一层】
龟山汉墓是凿石为室,穿山为墓。在当时既无炸药又无开山机械,穿山作业又无法密集施展的情况下,这巨大的石室只能靠少数人用铁凿一点一点地开凿出来,无论是墓道、甬道还是每个墓室,最初开凿只能是一至二人进行,随着墓室的扩大才能增至数人。根据上述原因,专家进行了推测,假如整个工程同时用300名能工巧匠,昼夜不停地打凿,也要耗十来年的时间,而刘注在位却只有13年的时间。由此可见在这13年中他要耗费多大的人力、财力、物力来打凿这座地宫。


南墓道有块塞石,上书“楚古尸王通于天述:葬棺椁不布瓦鼎盛器令群臣以葬去服毋金玉器。后世贤大夫,幸视此书,目此也心者悲之”。其大意是说:我虽身为一代楚王,敢于向上天发誓言,墓葬中没有放置任何的金宝玉器和值钱的陪葬品,只放置了棺木和尸体,如果后人有幸看到这段文字,应该产生同情之心,所以没必要再动我的墓穴了。


【展厅前小广场】
塞石就是堵塞北甬道所用,当年的盗墓者就是在大型的塞石上打上牛鼻扣,穿上绳索用人力往外牵引的。南甬道的塞石保持得非常完整,发掘时动用了现代化的机械工具,耗费三个月的时间才清理出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