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您访问全国导游资格证考试网,我们将竭诚为您服务!

7*24小时求学热线

19981253809

您现在所在的位置:首页 >> 导游词

南京市民俗博物馆导游词、讲解词

时间:2024-05-02 阅读:44次

南京市民俗博物馆导游词、讲解词

南京市民俗博物馆位于南京市秦淮区中山南路南捕厅甘熙宅第内,总占地面积14060平方米,是南京地区收藏、陈列民俗物品,研究民风民俗,弘扬民间优秀传统文化的专门机构,并于2010年建立中国首家民俗、非遗“双博馆”。

甘熙宅第又称甘熙故居或甘家大院,是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始建于清嘉庆年间,俗称“九十九间半”,与明孝陵、明城墙并称为南京明清三大景观。南京市民俗博物馆是南京老城文化的见证和缩影,是南京民俗文化和非遗文化的重要展示地,游客可以在南京市民俗博物馆了解南京一百多项市级以上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的基本情况,观赏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传承人的展演。
南京市民俗博物馆位于南京市秦淮区南捕厅15、17、19号和大板巷42号的一座三组五迸穿堂式古建筑群,即甘熙故居。该建筑群占地面积14060平方米,距今已有180余年历史。故居中营造假山鱼池,广植花卉树木。假山顶上建"茅亭”,在山上俯看整个建筑群,居高临下,曲廊回环、庭园幽深,布局结构合理典雅。
甘熙故居是清代著名文人、方志学家甘熙的故居,占地面积近万平米。俗称“九十九间半”,与明孝陵、明城墙并称为南京市明清三大景观,具有极高的历史、科学和旅游价值,是南京现有面积最大,保存最完整的清代民居建筑群。在南京甘熙故居的多进穿堂式民居,俗称为“九十九间半”,甘熙故居其实总共有房间一百六十二间。
民居以木结构为承重体系,用抬梁和穿斗的构架承受屋面和楼面重量,以空斗墙或砖石砌墙来围护及分隔空间形成建筑,民居的基本单位为间。用三—五间的单数横向连成建筑物称为落,落与正面庭院组成进,多进的纵深串联再以高围墙封闭组成住宅,这就是通常所指的一落多进的住宅。甘熙故居就是这样横向组成的四落五进的大宅院。
甘熙故居的布局,严格按照封建社会的宗法观念及家族制度而布置,讲究子孙满堂、数代同堂,这些意识反映在建筑上致使大宅的规模庞大、等级森严,各类用房的位置、装修、面积、造型都具有大致统一的等级规定。
甘熙精研金石地学,擅长风水勘舆、星相之术。其故居朝向上坐南朝北,建筑上坐南朝北,以感念先祖,不忘祖宗。故居内大小天井多达35个,据说有水井、窨井32个,目前发现的10多个水井,有的在天井中、有的在房间里、有的在檐口下、有的在门槛边,很好地解决了房屋的通风、采光以及上下水等问题,屋面檐口下的水槽让雨水从暗沟流向院内天井,起到“四水归明堂,肥水不外流”的作用。
故居的布局严谨对称、主次分明、中高边低、前低后高、循序渐进,步步推向高潮。每落位于主轴线上的明间较两侧的开间略大,而整个住宅的入口位于正落中间。正落沿纵深轴线布置的各种用房按顺序排列是:一进门厅,二进轿厅,三进正厅,四、五进为内厅等。布置在边落中的建筑无论在开间的面宽和总的间数等各方面都较正落为小,正落与边落间有通长的备弄。一般情况下,边落中各进的平面与正落不完全相同。边落中轴线是不完全贯通的,各进厅堂要经过备弄和天井才能进入。大宅布局上强调中央轴线的突出地位,是封建社会生活方式和意识形态的反映。
甘熙故居并非徽派建筑,也不是完全的苏式建筑,而是和南京本土的高淳、六合等地一样,有着南京自己的建筑风格,如门楼装饰较素,显得简朴大方,封火墙特别高大注重实用等,整个建筑反映了金陵大家仕绅阶层的文化品位和伦理观念。
南京市民俗博物馆从1992年建馆起,就立足于南京传统民间民俗文化的保护,开展了一系列展示民间民俗文化的活动,充分发挥了博物馆应有的作用。南京市民俗博物馆是研究、展示、保护南京民俗文化以及南京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专业性博物馆。
甘熙故居
清代著名学者甘熙的故居,这座以木构架为主的典型中国古建筑始建于道光初年,它的建筑传承了徽州古建筑的风格,木雕石刻精美,又兼具太湖流域建筑风貌,注重厅堂梁架的细部雕琢。甘家前后用50年时间,造屋4组,多达300多间,民间俗称甘家大院为“九十九间半”。
津逮楼
津逮楼是甘家的藏书楼,也是清代金陵著名的藏书楼。津逮楼除收藏历代秘籍善本,还收藏了大量甘氏自撰著述。津逮楼历经火焚,后“复庐”重建。现如今保留下来的藏书,是当时散落在各房间供家人平时翻阅的。
望月楼
原为甘家小姐绣楼,后因津逮楼被毁,将保存下来的两三万册书籍又搬到了望月楼(南捕厅19号)。
友恭堂
清朝嘉庆初年,甘国栋在时称府西大街的南捕厅买下一块宅基地,开始营建房屋,嘉庆已末(1799年)正式迁居于此,并取堂名曰“友恭堂”。“友恭堂”是南捕厅甘氏的堂号,也是整个宅第、家族的共同称谓。
严凤英旧居
著名黄梅戏表演艺术家的严凤英,在解放初期在甘家大院学习京剧昆曲时住过的居所。 展示了南京民俗文化,有照片、实物、影像等陈列。

金陵十八坊
“金陵十八坊”展示厅,则复原了南京地区的部分老街坊、老行当,推荐怀旧范儿观众一游。“金陵十八坊”是明朝大量军需品与民用品的生产场所,云集工匠人口有十余万。观众在这里还能看到扇子店、当铺等已经消失的老行当。
金陵甘氏家庭历史陈列
甘熙宅第的主人是被称为“南邦巨族”、“江南甲姓”的金陵甘氏家族。金陵甘氏家族的祖先最早可追溯到战国的秦丞相甘茂,其后甘宁、甘卓等都为战功显赫的名将,几百年来家族代代以“友恭”精神为家训,世代书香,诗礼传家,自清代以来成为以藏书、文学、地学闻名的文化世家。其中展示的友恭堂祭祀用具,属于二级文物。
南京育儿、婚嫁习俗展示
观众带着3岁以下孩子前来参观的,可在这里玩“抓周”。孩子坐在扁箩中,如果选择升斗、算盘寓意从商;乌纱帽、印章则是仕途之兆;选刀剑戈矛是武夫,金银珠宝则是富贵相。“立夏称重”也是南京人代代相传的育儿经验,老百姓为避免孩子在此季茶饭不思,特制一种巨大的杆秤,上方用麻绳吊在房梁上,下方吊一个大竹篮,让孩子坐进去,人移动秤砣称出孩子的体重。现场“立夏称重”可承受50斤重量。
此外,老南京纳采、问名、纳吉、纳征、请期、亲迎的婚嫁民俗也在这里以各种实物的形式体现出来,观众还可乘坐花轿互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