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您访问全国导游资格证考试网,我们将竭诚为您服务!

7*24小时求学热线

19981253809

您现在所在的位置:首页 >> 导游词

徐州博物馆导游词(3900字)

时间:2023-12-11 阅读:133次

01
景区概况

徐州博物馆坐落于风景秀丽的云龙山北麓,是一座综合性博物馆,承担徐州地区的考古发掘、文物收藏、陈列宣传、科学研究等任务。该馆创建于1959年,原址为清乾隆皇帝南巡时的行宫。1996年原址扩建,1999年5月建成开放,经过不断完善和提档扩建,目前博物馆占地面积40000平方米,建筑面积近20000平方米,陈列面积6500平方米。展区由陈列大厅、清高宗乾隆行宫及碑园、汉代采石场遗址和东汉彭城王家族墓葬四部分组成。


02
各景点介绍


【第一展厅 金戈铁马】
徐州古称彭城,地处江淮平原,连接苏鲁豫皖,为历代兵家必争之地。在数千年的沧桑岁月中,徐州承载了数以千计的大小战事,无时无处不渗透着战争的烽火硝烟和兵戈铮鸣。金戈铁马展厅展示的是历代徐州地区在战争、墓葬、遗址中留下的珍贵兵器400余件。展厅按照历史时期分为四个单元:初始战争、战汉时期、唐宋时期、明清时期。


嵌骨石镞 出土于邳州大墩子新石器时代遗址316号墓,墓中埋葬的中年男性右手握着骨匕首,左股骨上有石镞残留,通过X光片可以看出,三角石镞射入骨内深达2.7厘米。说明距今5000多年前,徐州的原始部落间就已发生战争,而此墓主人或许就是在战争中阵亡的武士,这也是我国发现的人类战争的最早痕迹。


汉代铁甲衣 这是1995年在狮子山楚王墓发掘出土的铁札甲和大鱼鳞甲。札甲的甲片约836片,因形如书札,故名“札甲”。由身甲、盆领、肩、披膊、甲裙五部分组成,右开襟。这种形制的甲衣目前出土极少,仅有徐州狮子山楚王墓和内蒙古呼和浩特二十家子古城出土过。这种甲衣便于受损后及时修补,而且伸缩自如,不易松脱。


“五十炼”钢剑 徐州曹山东汉墓出土,国家一级文物。仔细观察剑柄位置上有用错金隶书铭文“建初二年蜀郡西工官王愔造五十炼长宜子孙剑…‥”、“直千五百”等字样。意思是说:这是一把公元77年成都的一位叫王愔的工匠锻打了五十遍的钢剑,从现代商业的角度看有品名、产地、规格、日期、制作者,而且还有全国统一报价——一千五百个五铢钱。


错金银鸟形饰铜戈 这是2003年徐州翠屏山刘治墓出土,戈除了木柲腐烂外,其他部分保存完好,展示出一件完整的汉代高级仪仗兵器。戈主体本身没有任何装饰,刃部非常锋利。在穿有木柲的顶端有一精美的错金银鸟形,似鸠,卧姿,正在回首梳理羽毛;底部的鐏通体饰有错银蟠龙纹和卷云纹,整件器物造型别致,装饰富丽堂皇,是当时王室贵族比较流行的礼兵器。


明代徐州卫遗址 明清时期,火器、枪炮大量出现,战争逐步走出了冷兵器时代。明代,徐州是南北二京驿传中心之一,是运河的枢纽所在。明朝在徐州设立了漕粮储运的广运仓,同时还先后设立军队戌守的徐州卫和徐州左卫。2004-2005年徐州发掘了位于市中心大同街的明代徐州卫遗址,掘明代房址24间,出土大量刀、剑、盔甲、弓、枪、炮、铁弹、铅弹、火药、标尺等冷热兵器,以及投壶、炉、背、瓷虎子、文具等生活用具。


【第二展厅 汉室遗珍(金银铜器)】
汉室遗珍,厅展出汉代珍贵金银铜器150余件。其中包括礼仪用器、生活用器、装饰用品等。


“刘注”龟钮银印 陈列在特展橱中间的是一枚私章,为银质,龟钮,印面阴刻小篆体“刘注”二字,字体浑厚古朴,印重39克。刘注为西汉楚国第六代王谥号襄王,在位12年。在汉代往往颁赐诸侯王金印,他们死后也常以金印随葬,这在出土实物中可以见证。由于徐州地区楚王墓都被盗过,除龟山刘注墓外,已发掘的几座楚王墓都未出土标志楚王身份的印章,所以“刘注”印章对断代有着十分重要的价值。


人物画像 徐州簸箕山刘埶墓出土。它直径18.5厘米,制作精良,光洁可鉴。镜钮突破了为龙龟合体形,镜背主体为人物画像,分为四区,每区间以博山纹间隔,内容完全相同。既有反映当时现实生活的场景也有神话故事整个镜的背面共铸造出32个人、8只虎、4只豹、16棵树、12座山峰,再加上钮、座上的4龙和1龟龙,共计刻划出物象77个。铸镜者在方寸之间,表现了从现实生活到神话故事极为丰富的内容,可谓匠心独运。


铜豹镇 特展橱中陈列了一件狮子山楚王墓出土的铜豹镇。汉代在床、榻等家具及室内地面就座之处通常铺席,为了避免起身落座时折卷席角,通常在四角放置镇,此件铜豹镇及为镇席用具。豹足卧姿,肌肉强健,脖颈上戴有镶缀海贝的项圈。豹体上阳线刻“尚卧重十三斤十二两十八朱铅重十九斤十三两十朱”,说明该豹采用了铜铸外形,体内落铅的方法制成。汉代镇的使用非常普遍,质地上有玉、石、铜、铁等,形制上有人物、虎、羊、熊、龟等。为了防止牵羁衣物起见,这些动物常做成蟠伏的姿势。


金带扣 展橱中的这两块金带板出土于狮子山楚王墓,两块带板分别重275克和280克。带板正面主体纹饰为猛兽咬斗场面,是目前所见汉代最为华美的带扣。金扣腰带为北方草原游牧民族常用的胡式带具,后来受到汉代贵族的青睐,所以各式金带扣在中原地区多有出土,但从造型、工艺等方面看,这副应是中原内地制品。


【第三展厅 天工汉玉】
我国汉玉出土虽多,但仅徐州最为集中,在国内外享有盛誉。“天工汉玉”是我国唯一汉玉专题常设展览,是徐州博物馆最具特色的一部分,陈列徐州出土汉玉200余件。展厅按照礼仪用玉、装饰用玉、丧葬用玉、生活用玉四个单元进行展示。


汉代是我国古代玉器发展的巅峰时期。汉玉以其巧夺天工,精美绝伦而饮誉于世。汉玉被广泛用于礼仪、装饰、丧葬和生活等方面。汉代楚(彭城)国的治玉业十分发达,徐州汉墓出土了大量的汉玉,代表了我国汉代玉材和治玉工艺的最高水平。


玉龙 这件玉龙出土于狮子山楚王墓,质地为新疆和田白玉,莹润透明,有玻璃光泽,局部带沁斑。身体蜷曲呈S形,双目圆睁,爪趾锐利,龙尾上卷,通体饰勾连涡纹。龙作为中华民族和皇权的象征,是被高度神话的动物,这件玉龙继承了战国玉龙的雕琢风格,采用阴线刻,浮雕,局部透雕等技法,把龙潜深渊,蛰伏待时的意蕴刻划得淋滴尽致,由于此件玉器上乘的质地及超凡的做工也从徐州所存出土玉器中脱颖而出,成为徐州博物馆的标志。


金缕玉衣 玉衣是汉代皇帝和高级贵族死后穿用的殓尸用具,也是我国最具特色的丧葬用玉,分为金缕、银缕、铜缕和丝缕,根据《后汉书·礼仪志》记载,只有皇帝才能使用金缕玉衣;诸侯王、列侯,始封贵人和公主用银缕玉衣;大贵人,长公主用铜缕玉衣,从出土实物看与记载吻合。


这件金缕玉衣是迄今所发现的年代最早,玉片最多,玉质最好,工艺最精的,出土于狮子山楚王墓。修复后的玉衣由头罩、前胸、后背、左右袖筒、左右裤管等十余部件组成,玉片总数为4248片,穿缀金丝重1576克,玉衣总长1.76米,在两千多年前山西汉,根据当时生产水平,制作一件中等型号的玉衣所需费用几乎相当于当时100户中等人家家产总和,需要一个熟练工人花费十多年的时间方能完成,可见所耗费人力和物力是相当惊人的。因而无愧于国宝称号。


玉棺 这就是被誉为“中国第一棺”的玉棺,出土于狮子山楚王墓,其内为木质漆棺,现在实际使用玉片总数共2095片。整个玉棺设计华丽,匠心独运,它的用玉远远多于1968年河北满城中山靖王刘胜妻子窦绾的镶玉漆棺,是目前唯一实物复原后形体最大,最为华丽的西汉镶玉漆棺。玉棺的制作和使用不仅加剧了玉材的匮乏,所耗费的财力也是诸侯国乃至汉王朝都无法承受的,东汉朝廷在规范丧葬礼仪时,便将它摒弃不用,因此,考古发据出土的镶玉漆棺极为罕见,故称其为“中国第一棺”。


玉卮 狮子上楚王墓出土。是汉代皇室贵族重要场合使用的酒器,这件玉卮选材上乘,和田玉制成,局部带沁,杯盖中央提手为五瓣花形,花蕊为柿蒂纹,杯盖边缘有三个高浮雕漩涡形钮;器身为勾连涡纹,而且与盖以子母口相扣合;足为三个兽头。也是迄今考古发掘中出土的唯一汉代玉卮,这种器具主要流行于西汉,东汉以后由于战事不断,好玉难求,很少见到它的踪影了。


【第四展厅 俑偶华彩】
俑是中国古代明器的重要组成部分,源自古人“视死如视生”的丧葬观念。为了使死者能在冥世继续如生前一样生活,俑真实负载了古代社会的各种信息,对研究古代的舆服制度,军阵排布,生活方式乃至中西文化交流皆有重要的意义。本展厅展出汉代至明代珍贵陶俑100余件。


汉代乐舞俑 这一组俑是根据驮篮山楚王夫妇墓中出土的陶俑复原陈列的一组汉代乐舞的场面。女舞俑面目娟秀,长发绾髻下垂,穿长袖深衣,身体左前倾,扭肢折腰。其中双袖陶舞俑,双臂上举,长长的衣袖从空中向身后飘下,体态呈优美的“s”形,动感十足。乐俑分为抚瑟、吹奏、敲磬三种,高25-30厘米,它们席地而坐。反映出汉代工匠高潮的审美情趣和炉火纯青的雕塑技艺。这些珍贵的陶舞俑是我们了解西汉早期舞蹈造型的重要实物资料。轻轻拂去历史的尘埃,站在这里参观,仿佛将我们带入到那段奢华的岁月里,感受楚王宫的壮美。


汉代彩绘仪卫俑 北洞山楚王墓出土。共计220余件,展出的仅仅是其中的很小部分,根据彩绘俑的装扮可分为持笏俑、持兵俑和背剑箙俑三种形制。色彩颜色丰富多样,有红、白、黑、绿、蓝、紫、绛诸色,色调配置和谐,衣纹线条流畅飘逸。面部表情生动细致,眉目、胡须纤细如毫,形式多样,甚至连单、双眼睑都清晰可辨,融雕塑和绘画技艺于一体,给人以千人千面之感。这些彩绘俑是我国迄今为止发现汉代及以前色彩保存最好的彩绘俑群。堪称我国西汉时期陶俑艺术的精品。为研究西汉诸侯王的仪卫制度提供了十分珍贵的实物资料。


彩绘执笏双髻女立俑 这个俑高42.4厘米,头梳双髻,即民间所谓“丫头”,是未成年少女的发式。少女面貌不似中原汉人,她面部丰满、细目长眉、鼻较高、朱唇上翘,嘴角处施黑色、额顶两侧及发髻前饰红点。其服饰则为胡服装扮,上身着黑色右衽短衣,袖口略敞,露出手臂。领口、袖口、衣下摆均有一通划痕以示镶边,着双层内衣,外层圆领涂朱,内位白色交领,面、领、手臂等身体露出部分涤粉白色。下着长裤,裤腿肥大呈圆筒状,足蹬履露于裤外,双手相合拥笏于胸前。制作者将胡人少女天真活泼而又不失端庄秀丽的神态,刻划得惟妙惟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