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您访问全国导游资格证考试网,我们将竭诚为您服务!

7*24小时求学热线

19981253809

您现在所在的位置:首页 >> 导游之家

趣味知识 | 关于元宵灯节的起源,你知道多少?

时间:2023-12-23 阅读:116次


每年的农历正月十五为元宵节,又称“上元节”“春灯节”。因正月是农历的元月,古人称夜为宵,所以称正月十五的节日为元宵节。又因正月十五是一年之中的第一个月圆之夜,也是一元复始,所以又称“上元节”。元宵灯节是春节过后的第一个农历节日,人们常在这明月当空的夜晚,阖家团聚,围在一起吃元宵、赏月、赏花灯、猜灯谜等,开启新一年的快乐。



关于元宵节的起源,民间历来有几种不同的说法。


第一种:

元宵节始于东汉时道教的“三元说”。道教把正月十五称为“上元节”,七月十五称为“中元节”,十月十五称为“下元节”,合称“三元”。同时主管上、中、下三元的分别为天、地、人三官,而天官喜乐,所以上元节时要张灯结彩,营造欢乐气氛。


第二种:

元宵节始于东汉明帝点灯敬佛。相传,东汉明帝提倡佛教,在听说佛教有正月十五僧人观佛舍利、点灯敬佛的做法后,便命人这一天晚上在皇宫和寺庙里都点灯敬佛,令士族庶民都挂灯笼。随着佛教在我国的发展,这种点灯、挂灯笼的仪式便越来越兴盛而且不断推陈出新,并逐渐由宫廷发展到民间,由中原地区发展到全国。


第三种:

元宵节始于汉武帝。这是流传极广的一种说法。话说汉武帝十分信任足智多谋、诙谐幽默的东方朔,他可以随意出入门卫森严的宫门,以便皇上随时召唤。他外表放荡不羁,内心却很善良,常为宫中人事向武帝求情。他看到宫中的宫女们因不能随意出入宫门而长时间不能回家,从而特别想念家人时,便出了一个主意。他散布谣言说火神将派人火烧长安城,顿时城内陷入一片惶恐之中。这时他向武帝献计说,十五日晚上可以把宫内的人员都放回家避灾,令各家各户、大街小巷都挂上红灯,制造满城大火的假象,以逃过火神的眼睛,从而避免这场灾难。武帝没有其他更好的办法只得同意,宫女们也得以趁此机会与家人团聚。此后每年的正月十五都要放灯以安抚火神,且放灯的种类和花样也越来越多,元宵灯节便逐渐兴盛起来。



第四种:

元宵节始于“火把节”。这种说法认为,元宵灯节源于民间的“放哨火”活动。据说,每年的正月十五左右,在春耕来临之际,民众都会在田地间举行“火把节”以驱赶虫兽,减轻虫害,从而使得新的一年的庄稼获得好收成。直到今天我国西南地区的一些地方还保留着“火把节”的习俗,在正月十五的晚上,人们高举用芦柴或树枝做成的火把,成群结队地在田头或晒谷场跳舞,甚至可以通宵达旦。


第五种:

元宵节始于隋炀帝。据说隋炀帝色迷心窍,一心要娶自己的妹妹,妹妹强扭不过,便托词说除非正月十五出现繁星满地的奇迹才可成婚。于是隋炀帝便下令全城百姓都要在正月十五张灯结彩。到了正月十五的晚上,妹妹在城楼上看到满地都是灯火,误以为真的出现了繁星满地的景象,顿时心如死灰,绝望之至,便纵身投河自尽了。百姓们为了纪念这位不甘凌辱的烈女子,以后每逢正月十五都会张灯结彩作为纪念。


以上几种说法均是民间传说,并无史料可证,因此,关于元宵灯节的起源至今没有形成统一的认识,但它所具有的我国传统节日的文化氛围和娱乐性也许是其延续至今的原因吧。又或者元宵灯节的魅力在于其处在新一年的起点上,人们可以借助这璀璨的灯火表达自己对新一年的美好愿望与憧憬。


本文选自《趣味导游知识宝典》